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党务公开 > 思想建设
中国共产党镇江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会议精神
发布时间:2016-10-08       稿件来源:【字体大小: 】 浏览次数:

 

一、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

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统揽全局,抢抓机遇、奋发作为,攻坚克难、创新进取,推动镇江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积极适应引领新常态,干出了转型升级新态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4.156.439.5优化为2015年的3.849.346.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5%,北汽华东(镇江)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成功落户,创成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化(航空)产业示范基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入选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实现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全覆盖,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5.7%。旅游、文化、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三山”、茅山创成国家5A级景区。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占比提高13.5个百分点,“戴庄经验”全省推广,培育形成8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基本现代化发展水平居全省前5。成功获批国家级综合保税区、中瑞生态产业园等开放合作载体,入选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近100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达500亿美元。

   奋力应对困难挑战,干出了创新发展新活力。构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十四园”发展格局,研发投入占比提高到2.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连续四年全省第一,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5%,创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实施新一轮“331”计划和“金山英才”计划,累计新增国家“千人计划”96人、省“双创”人才250人,人才综合竞争力保持全省前6。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设“多评合一”和区域评估、被国务院列为推广事项,行政审批周期压缩2/3以上。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全社会融资规模突破1000亿元,上市及挂牌企业增至93家。

   率先探索低碳城市建设,干出了生态镇江新面貌。成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全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创成国家生态市和国家森林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获批国家级生态城镇化示范区。在全国首创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率先探索产业碳转型、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估、区域碳考核“四碳”创新。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全年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达到70%,地表水优于III类水质的比例达到73%。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26.6%,城市化率提升至67.9%,列入国家智慧城市、海绵城市试点。建成京沪高铁镇江段、五凤口高架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泰州长江大桥通车,镇江长江大桥开工建设,干线铁路网密度全省第一。

   扎实推进民生“三安”,干出了社会和谐新局面。每年集中70%以上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7%12.1%。实施“百村万户”双达标三年行动计划,实现经济薄弱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70万元、农村低收入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两个目标。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100%,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98%以上,养老服务和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实施“四公两场”、“健康镇江”行动、校安工程等民生实事,建成南山绿道、体育会展中心等民生工程,成为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市,创成中华诗词之市。持续深化文明创建,弘扬大爱精神。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地方立法工作的意见》和地方性法规。七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援藏援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干出了担当作为新状态。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亚夫精神、践行群众路线”、“走转连”和五级人大代表统一接待日等特色举措产生广泛影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十项规定,动真碰硬推进中央和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深入开展“效能革命”,干部作风加快转变。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查处一批影响较大的违纪违法案件。

   在回顾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创新转型突破不大,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新的优质增长点尤其是税源经济培育不足,财政收支压力较大;城市开放度和主城区首位度不高,要素集聚力不强,城市功能品质亟待提升,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仍较突出;民生改善相对群众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和干部精气神不足,惩治“四风”和腐败问题仍需持续发力。对这些问题既要正视,更要解决,在创新克难中不断前进。

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各项部署,自觉践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坚持稳中奋进的发展基调,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着力创新转型、补好短板,奋力谱写生态领先特色发展新篇章,高质量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镇江。

   重点要围绕“强富美高”,实现“五个明显提升”:

   ——人民生活明显提升。就业更加充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中等收入群体明显壮大,脱贫任务全面完成。苏南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基本建成,全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医疗卫生、社保、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均等化,公共安全全面加强。

   ——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比、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均提高到50%以上,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达到91%,建成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区域物流基地、技术研发基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协同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显著进展。

   ——创新活力明显提升。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在全国排名大幅跃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50%,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8%,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发展方式。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对内对外开放全方位扩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建成令人向往的现代山水花园城市和文化旅游名城,凸显以生态为底色、产业为支撑、科教为优势、文化为灵魂、旅游为带动、宜居为品牌的城市综合性特色。形成均衡协调的空间发展格局,主城区首位度实现质的跃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68%。江海河联动、港产城融合取得显著进展,成为国家级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水、大气、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领先”形成新的示范,力争到2020年率先达到碳峰值。

   ——社会文明明显提升。建成更高水平文明城市、法治镇江和平安镇江,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多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民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创新进取、开放包容、诚信尚德蔚成风气。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聚焦重点难点和突出短板,更大力度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用过硬作风创造过硬成果。

   (一)高水平全面小康关键在转型升级,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提升现有产业。先进制造业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方向,高端装备制造瞄准两千亿级规模,重点发展“海陆空”和智能电气产业特色板块,新材料巩固提升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三大板块优势,推动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量提质。生产性服务业突出大港口、大物流体系建设,提速发展现代商贸、金融、科技服务、电子商务和云计算等产业。实施企业制造装备升级和互联网化提升计划,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智能型服务型制造转变,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跃进。集中力量打造20个产业“三集”示范园区,建设30个特色小镇。

   大力培育优质增量。坚持生产率主导,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投资比重,以产业投资提质增效引领产业结构提档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再造制造业、渗透服务业、提升农业,重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细分领域、现代服务业的高端领域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生命科学等前沿科技和产业领域勇于开拓,在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创意经济等新模式上勇于探索,在推动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上加大力度,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大力推动低碳转型。优化提升“生态云”,深入推进“四碳”创新,建设工业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市。提高排污收费,严格环境执法,倒逼企业节能减排、转型发展。加大化工企业改造提升和关停搬迁力度,推进符合条件的化工企业100%进区入园。加强清洁能源利用。建成镇江市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国际低碳发展研究中心,推进碳排放交易,把国际低碳技术产品交易展示会办成镇江低碳发展的“金字招牌”,争取更多高水平低碳产业项目落户。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未来五年,旅游业要发展成为我市又一个千亿级产业、服务业第一支柱产业。全方位整合市域旅游资源,构建“大旅游”体系。集中做强“三山一湖一街”核心板块,构建“一核三区四带”旅游空间格局。统筹开发独有性稀缺性文化资源,统筹发展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促进旅游与健康养老、文化创意、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镇江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早日把镇江建成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休闲度假胜地。

   (二)高水平全面小康核心是民生改善,要共建共享幸福和谐家园

   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中心目标。多层次开发就业岗位,保持城乡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努力实现高质量的充分就业。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确保中低收入者稳步增收。实施“创业镇江”行动,大幅度增加居民经营性收入。扎实推进特困群体托底保障工程,实现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体同全市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把提升公共服务作为紧迫任务。持续深化民生领域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可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会保险全覆盖,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教育布局,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优质义务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强化人民健康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积极发展健康产业,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加强城乡养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医养融合发展。深入开展公共文化体育惠民活动。提高基本公共住房保障能力。

   把创新社会治理作为重要保障。更高水平推进依法治市,创建全省法治建设先导区。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与镇江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立法制规体系。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更高水平建设平安镇江。

   把提高文明素质作为战略之举。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时期镇江精神,塑造“大爱镇江”城市品牌,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新风尚。把诚信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构建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共建文明城市,共享文明成果。

  (三)高水平全面小康动力在改革开放,要着力打造创新创业高地

   激发企业活力。高度重视企业投资信心不足的问题,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生产要素市场等关键性改革,为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扫清障碍。深化国企国资改革,促进国企发展、国资增值。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导青年企业家由“富二代”向“创二代”转变。

   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国家级高新区在集聚高端要素、高新产业上示范引领,实现省级高新区全覆盖。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三大培育计划,形成创新型企业集群。发挥驻镇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源”作用,创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融合。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组建产业创新国际合作联盟、开展技术联合攻关,争取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端平台落户,招引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与跨国公司到镇江设立研发机构。

   激发人才活力。深入实施“金山英才”计划、新兴产业紧缺型基础人才引进培育计划、驻镇高校毕业生留镇计划和万名高技能人才引进培育工程,加快建设一支数量更充足、梯次更合理、适应镇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大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体系和公共人才服务体系,营造更加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激发开放活力。创新外资引进方式,加快外贸转型。推动企业更大步伐“走出去”,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加快国家级经开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跻身“国家队”第一方阵。强化国家级综保区辐射功能。培育高层次产业会展平台。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协同发展。注重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注入国际化元素、增添国际化标识,让镇江处处散发国际化城市的时代气息。

   (四)高水平全面小康特色是生态领先,要精致塑造山水花园城市

   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推进多规融合。把城市设计融入到规划全过程,统筹建筑布局,协调景观风貌。构建“两横两纵”的“开”字形生产力布局框架,构建“一城四区”经济板块新格局。优化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科学划定开发边界,逐步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着力彰显生态品质。全面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重点片区环境整治。高起点打造生态城镇化示范区。全市域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到2020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以上,基本实现“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全覆盖。全面加强生态红线区域管控,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让镇江青山林立、水脉纵横、丘陵延绵、洲屿错落的生态家底更加厚实,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清新空气、喝上干净水、吃上安全放心食品。

   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围绕构建“大交通”格局,建成连淮扬镇铁路,推动宁镇城际轻轨等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构建主城区到各辖市快速通道网络和骨架路网。实施镇江大路通用机场二期工程、长江深水航道通达工程,建成内河高等级干线航道网。完善市区快速路网,扩大市域公交线网覆盖面。统筹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推进老旧小区环境改善和有机更新。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水电气等公用设施、环境基础设施和“海绵城市”建设,形成安全高效便利的生活服务、市政公用设施网络和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体系。

   着力加强精细管理。以“智慧城市”为依托,建设以大数据中心、市民融合服务平台、企业融合服务平台、城市管理服务平台、农村综合服务平台为主的“一中心四平台”,打造城市管理的“超级大脑”。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深化网格化、街长制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形成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城市管理格局。

  (五)高水平全面小康短板在“三农”发展,要统筹建设美丽宜居农村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高效农业、都市农业和生态农业为定位,集中力量发展优质粮油、高效园艺、特种养殖、碳汇林业、休闲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因地制宜推广“戴庄经验”,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民自主创业、转移就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到农产品生产集中区建基地、联农户,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沉睡的农村资源变成农民的财产收入。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强优质农产品推介营销,帮助农民开拓市场、提高收入。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放宽城镇落户条件。

   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全面推开“百村万户”达新标行动,支持鼓励经济薄弱村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拓宽教育强民、技能富民、物业经济、普惠金融等扶贫方式。集中力量推进茅山老区扶贫开发,努力建设全省扶贫开发示范区和全国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示范区。经过三年努力,经济薄弱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农村低收入人口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稳定达到80万元和8000元以上。

   加快优化农村环境。扎实推进“六个一体化”,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现代文明向农村覆盖。抓好新一轮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工作,分类推进小城镇和村庄发展,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大力兴办农村实事,长效整治村庄环境,再建成一批美丽宜居镇村。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培育弘扬文明乡风,让乡村生活更美好。

    三、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要将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改革发展全过程,落实到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各方面,大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切实强化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各级党组织要聚精会神抓党建,牢固树立主业主责意识,健全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构建清单式落实、项目化推进的责任链条。要把管党治党成效作为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加大权重,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充分凝聚引领发展的思想力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引导推动各级干部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在全市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打牢决胜全面小康、深化特色发展的共同思想根基。

   加快锤炼面向未来的干部队伍。大力选拔任用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干部。加强换届后党委领导班子建设,提升班子整体功能。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继续大规模多形式宽领域培训干部。细化落实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有效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完善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的严管干部体系。

   着力夯实执政为民的基层基础。继续以“双型”党支部建设工程为抓手,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扩大有形有效覆盖,推动党的工作由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延伸、由单位向区域延伸、由实体向网络延伸。继续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落实力量、投入、资源和工作“四个下沉”,更好地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认真执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巩固拓展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党内集中教育成果,从严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坚决整治懒政怠政和为官不为。大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风气,深化“效能革命”,弘扬“亚夫精神”、“店小二精神”,引导推动党员干部顶着困难上、奔着难题去。坚决有力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不断浓厚和谐共进的发展氛围。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落实中增和谐、聚合力。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支持人民政协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完善政党协商制度,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服务大局、履职尽责创造良好条件。

【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

中国·镇江政府门户网站版权所有 365bet官方备用网址 365bet官方备用网址侨务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2009 Zhenjia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205253号-1

今日访问:
总访问量: